民論政經|迎經貿變局 保金融優勢

2022-10-04 00:00

香港在國際金融的地位一直備受讚譽,與紐約、倫敦齊名「紐倫港」,代表着世界三大金融中心。在最近一個排名報告中,紐約和倫敦續穩居全球第一、二的金融中心地位,香港下跌一級,第三位被新加坡取代,引起坊間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弱化的憂慮。其實,比起短期排名的起跌,我們更需要正視的,是如何在全球經貿大變局中做好準備,長遠鞏固金融業的競爭優勢。

是次英國智庫Z/Yen與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新一期《全球金融中心指數》報告,香港總得分較上次高十分,惟新加坡的得分升幅更大(十四分),以致香港最終得分較新加坡落後一分。不少人認為這次香港被擠出三甲,只是受疫情的短暫影響,隨疫情退卻,經濟和金融活動逐漸復常,香港的排名將會再次回升。這種看法固然有其理據,因為香港金融業的基本優勢未有改變,包括法治、基建、人才,以至與內地連繫的巨大商機等。
通關復常保競爭力

雖然香港的底子穩固,但是在不進則退的國際金融競賽中,絕不能光吃老本,必須與時並進。首先,嚴格的防疫措施維持得愈久,對國際競爭力的打擊就愈大。特區政府把入境檢疫放寬至「0+3」,是邁向免檢通關的一大步,惟尚未能與其他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看齊。從近期各主要商會調查和媒體報道可見,已有一定數目的企業、投資者和人才離港,日後全面通關能否失而復得,始終是未知之數,所以盡快恢復免檢通關是非常重要的。

其次,在努力爭取復常的同時,更要為高度不確定的全球經貿格局做好準備。當我們看到疫情終結的曙光時,其他影響着經貿發展的因素卻未見緩和,部分更有激化的象,包括中美角力、俄烏衝突、去全球化、高通脹和能源危機等,金融業該如何應對新形勢?
靈活應對新形勢

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,加速了經貿的去全球化,或會導致香港與歐美等傳統市場的經貿合作受到阻礙。金融業需要靈活調整策略,開拓更具活力和潛力的市場,特別是內地和亞洲。在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」(RCEP)之下,內地與亞洲地區的經貿關係將更趨密切,為金融業界提供更多業務機遇。另一方面,彭博數據顯示,今年亞洲地區的IPO籌集了一千零四十億美元,佔全球六成八,但期內香港在亞洲地區IPO的市佔率只有百分之七,反映我們需要繼續在相關領域再加把勁。

同時,香港亦要加快新興金融領域的發展,包括綠色和可持續金融,以及發展金融科技,結合實體經濟的數碼化發展,推動金融機構與初創企業合作,進一步提升金融體系的競爭力,煥發生機,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。
李民斌
全國政協委員

關鍵字

最新回應

相關新聞

You are currently at: std.stheadline.com
Skip This Ads
close ad
close ad